韓浩月《中國青年報》(2014年10月14日12版)
  去看了描寫蕭紅生平的電影《黃金時代》,來自許多方面的評論說,編劇李檣和導演許鞍華是極愛蕭紅這個人物的,在創作上很用心,於是就把電影里的蕭紅當成真實的蕭紅來看待了。這裡不談電影拍得怎樣,只是說說蕭紅。
  蕭紅是個內心有創傷的女人。她的童年記憶,唯一美好的,是和爺爺短暫相處的時光。和所有天性敏感的孩子一樣,冰冷的家庭生活造就了蕭紅悲劇的一生。她投奔汪恩甲,愛上蕭軍,仰慕魯迅,嫁給端木蕻良,更多的是出於一種對安全感的尋找,她期望有一個強大的男人可以依靠。
  才華並不能慰藉一個人的孤獨,相反,才華越高,越無法通過才華治愈創傷。蕭紅的寫作是在放大痛楚,如同友人評價她的那樣,一個人怎麼會把貧窮與饑餓寫得如此真切?蕭軍闖進蕭紅的生活,如同一道光,蕭紅緊緊地抓住了她生命中第一個也可能是唯一一個真心愛過的男人。原因沒有別的,他欣賞她,折服於她的才華,她清楚地知道,才華於一個女人並無太大用處,一個能拯救她於無望生活的男人,才是最重要的。
  蕭紅是依附於蕭軍的,她指望他去做家庭教師,帶來一份收入,可以去人聲嘈雜的餐館吃一頓飽飯。他加了一份豬頭肉,又在她渴望的眼神鼓勵下,添了一份帶湯的丸子,有了丸子,就又有了別樣的欲望。蕭軍說,“豬頭肉要配酒啊”,她趕緊說,“我陪你喝”,她比蕭軍更需要這肉和酒,需要現實生活里這些能帶來熱量的東西,她冷了太久,從精神到身體都需要溫暖。
  因此,就算被虐待,她也從未放棄對蕭軍的依附,在最絕望的時候,她還認為,只要她發一封電報,蕭軍一定會回來接她。當蕭軍無法為她提供庇佑的時候,她選擇了離開。和愛情相比,擁有安定的生活,有個可以安靜寫作的地方,對她而言更重要。在與端木蕻良的婚禮上,她含淚說,自己只想過平常百姓的生活,這種生活,蕭軍無法給她,她選擇了報複性出嫁。
  蕭紅是個內心有恨的女人。她的恨意要遠遠大於她的愛意。如果愛是可以陪一個男人抽煙喝酒、在雪地里行走仰望,那麼恨可以讓她帶著他的孩子嫁給別人。蕭紅恨意的源頭,不是在蕭軍那裡,之所以報複到蕭軍身上,是因為他點燃了她的愛,給了她最有可能平息童年怨憤的機會,可是他又熄滅了這份愛。如果一直沒有希望地活著該有多好,怕就怕有了希望又熄滅。
  蕭紅對強大的男人抱有仰慕感,魯迅在她的眼裡,是神一樣也是父親一樣的男人。在魯迅面前,她表現得像個小女兒,這大概也是她一生當中,極少有的可以扮演女兒的角色。她穿著自己以為好看的衣服,站在魯迅面前討要誇獎,魯迅卻說“不怎麼好看”,然後一五一十地告訴她不好看的理由。魯迅說的一切都是對的,她只管聆聽教誨,卻是快樂的。但這份根本什麼也沒發生的感情,卻導致了蕭軍與蕭紅最大裂痕的發生。
  男人最大的忌諱,是自己的女人對別的男人產生摻雜著男女、父女一樣的情感。對另一個男人的崇拜,必然會導致對這個男人的輕蔑。蕭軍自然無法承受這輕蔑,端木蕻良可以,於是,蕭紅嫁給了他。魯迅比蕭軍強大,端木蕻良比蕭軍弱小,蕭紅選擇了兩頭,蕭軍自然無法接受,於是也以結婚來報複。當在梅志家中看到蕭軍寄來的結婚照,蕭紅顯然被擊潰了,只是不知道,她奪門而去是出於嫉妒還是出於憤怒。
  在給友人的信中,蕭紅寫道,“當我死後,或許我的作品無人去看,但肯定的是,我的緋聞將永遠流傳。”她預言了自己的未來。許多人評價蕭紅,首先想到的不是她的作品,而是她的“緋聞”。但如果對蕭紅的內心有所瞭解,就會知道,她是所有苦難者的縮影,是那個時代的悲劇。
  一直沉浸於記憶中的蕭紅,如果出生於富足的家庭,有精心呵護她的父母,且躲過戰亂,那麼她定是一個滿足於塵世幸福的女子。苦難摧毀了她,也成就了她。現在回過頭來評價蕭紅,不應該停留在八卦的角度和淺薄的層面上,而是要真正用心地閱讀她的文字,瞭解她身處的時代,感同身受地體會她的苦痛,只有這樣,才會發現一個真實的蕭紅。  (原標題:去發現一個真實的蕭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nuwdkumu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